| ||||||||||||||||||||||||||||||||||||||||||||||
![]()
CAS号:13035-61-5
|
英文名称:1,2,3,5-Tetra-O-acetyl-β-D-ribofuranose
分子式
分子量
EINECS号
MDL
Smiles
InChIKey
乙二醇化学百科
基本信息
物化性质
安全信息
生产及用途
四乙酰核糖(1,2,3,5-tetra-O-acetyl-D-ribofuranose)又名1,2,3,5-O-四乙酰-β-D-呋喃核糖,分子式为C13H18O9,一般由核苷酸经降解、酰化而制得,其主要的工业生产方法是由核苷经乙酰化、裂解和结晶得到产品。在上述过程中主要产生两种异构体:1,2,3,5-四-O-乙酰基-β-D-呋喃核糖(简称β-四乙酰核糖)和1,2,3,5-四-O-乙酰基-α-D-呋喃核糖(简称α-四乙酰核糖)。 四乙酰核糖是医药工业上生产抗病毒药物三氮唑核苷的重要中间体,主要用于合成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也是核苷类化合物合成的起始原料。 取1000mL烧瓶,加入肌苷50g,醋酐200ml搅拌下加热至回流,内液温度120℃,约60分钟澄清,降温至100℃,加入催化剂(NaSiO3与Na2HPO4按照2∶1混合)10g于110℃保温2h,接上维氏分馏柱,于微负压下蒸走醋酸及醋酸酐混合物,蒸走酸100ml,约100min。继续于110℃保温6h,终点用薄层色普板跟踪,至三乙酰肌苷基本消失。降温至30℃,过滤,合并滤液,于旋转蒸发仪将混合醋酐真空蒸出,将残留物冷至90-100℃,加蒸馏水,150ml,搅拌下结晶,析出四乙酰核糖,该核糖的收率为94.8%。 四乙酰核糖对皮肤和眼具有刺激性,可能引起发炎。致敏作用:没有已知的敏化现象 化学性质 白色或类白色晶体,无臭,味微苦。在乙酸乙酯和氯仿中可溶,在水中微溶。熔点81.5-83℃。用途 利巴韦林等中间体。用途 核苷(nucleoside) 合成的起始物质用途 核苷合成的起始原料;用于核糖基化的D-核糖衍生物;选择性1-0-脱乙酰作用用途 用作三氮唑核苷的中间体
相关产品
|
||||||||||||||||||||||||||||||||||||||||||||||
本网站展示的所有产品仅用于工业制造、技术研发、科学研究,所有产品非药品不可食用,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及平台管理要求,购买相关危险物品应取得有效的资质、资格条件。 参考《应急管理部等多部门关于加强互联网销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通知 (应急〔2022〕119号)》 和《互联网危险物品信息发布管理规定》 Copyright © 2021-2025 chemhome123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4096099号- 1|冀公安备13042302000143号|互联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50121 |药品、 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凭证备案号:(冀)-非经营性-2025-0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