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体、原料药、辅料、制剂:你知道它们各自的作用吗?
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的区别
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都属于精细化工范畴,中间体是原料药工艺步骤中产生的、必须经过进一步分子变化或精制才能成为原料药的一种物料,中间体可以分离或不分离。(注:本指南只涉及该公司定义为原料药生产起始点以后生产的中间体。)
活性药用成分 (原料药):旨在用于药品制造中的任何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而且在用于制药时,成为药品的一种活性成分。此种物质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症状缓解,处理或疾病的预防中有药理活性或其它直接作用,或者能影响机体的功能和结构。原料药是有活性的已经完成合成路径的产物,中间体则是在合成路径中的某一处产物。原料药可以直接制剂,而中间体只能用来合成下一步产物,只有通过中间体才能制造出来原料药。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中间体是制作原料药的前道工序的关键产物,与原料药结构不同。另外,药典中有原料药的检测方法,但是没有中间体的。说到认证,目前FDA要求中间体必须进行注册,COS则不用,但是CTD文件中要有中间体的详细工艺描述。而国内,对中间体没有GMP强制要求。 医药中间体不像原料药那样需要生产许可,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竞争激烈。因此质量、规模和管理水平往往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而环保压力加大也使得很多小企业逐渐退出竞争舞台,行业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一般认为以下3个方向将是相关企业提升盈利能力、增加附加值、持续成长的关键:
(1)产品多元化高端化,从生产粗放型的低端中间体转向精细型的高端中间体产品;
(2)走专业外包服务之路,在外包服务产业链上继续延伸,承接研发外包服务;
(3)专注制药,向中间体下游的原料药和制剂进攻。

药用辅料
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使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是除活性药成分以外,在安全性方面已进行了合理的评估,且包含在药物制剂中的物质。
药用辅料除了赋形、充当载体、提高稳定性外,还具有增溶、助溶、缓控释等重要功能,是可能会影响到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成分。
常用的辅料有:
1)稀释剂(或称为填充剂):增加片重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如淀粉类、糖类、微晶纤维素、无机盐类等。
2)湿润剂:如蒸馏水、乙醇。
3)粘合剂:如淀粉浆、羟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
4)崩解剂: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聚乙烯比咯烷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泡腾崩解剂(碳酸氢纳与枸橼酸等。
5)润滑剂:是助流剂、抗粘剂和润滑剂(狭义)的总称,其中助流剂是降低颗粒之间摩擦力从而改善粉末流动性的物质;抗粘剂是防止原辅料粘着于冲头表面的物质;润滑剂(狭义)是降低药片与冲模孔壁之间摩擦力的物质,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润滑剂。常用润滑剂有疏水性润滑剂,如硬脂酸镁量大影响崩解或裂片;水溶性润滑剂,如聚乙二醇类与月桂醇硫酸镁;助流剂,如微粉硅胶、滑石粉、氢化植物油等。
制剂(片剂)
就是病人经常服用的药就是制剂,通俗的讲就是原料药加入辅料后做成的药。
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剂型要求所制成的,可以最终提供给病人使用的药品,就是制剂。
为满足疾病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就是剂型。常用的有片剂、丸剂、散剂、注射剂、酊剂、溶液剂、浸膏剂、软膏剂等。
制剂规格:指该剂型单位剂量的制剂中规定的主药含量。即一片片剂或一个颗粒中含有主要的成分。
在中国,中间体和原料药的特殊性
“原料药”其实是我国的特色表述,是中文表述,API,严格应该称之为”活性药用成分”。
那“原料药”和“活性药用成分”有什么区别呢?一个是“药”,一个是“成分”啊!
在我国,药品是必须经过批准的,批准了你才是药,没批准你就不是药。原料药在《药品管理法》里表述为“化学原料药”,是药品,是必须经过批准的。生产原料药,必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批准文号》;经营原料药,必须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否则,就是生产、销售假药,或无证经营药品。
而药品是要通过注册审批和GMP认证的,这里审批和认证的,不仅是你的标准,还包括你的工艺。这是基本概念,为什么要说这个概念呢?
例如辉瑞口服药帕洛维德原料药API,经过审批,取得了药品批准文号,属于药品。但是合成帕洛维德原料药有1、2、3个工艺,经批准的是1工艺。那么只有1工艺生产的帕洛维德原料药,且符合《中国药典》(CP)标准,才能叫“原料药”。使用工艺2、3生产的,都不是“原料药”。什么?2比1就少一次精制?那也不行。3比1还多了1次精制?那也不行!2和3生产的帕洛维德原料药不仅符合CP标准,还同时符合USP(美国药典)、EP(欧洲药典)、JP(日本药典)标准?都不行!都不是"原料药"!
那国外客户只认工艺2和3,怎么办?这样,使用2和3工艺生产的帕洛维德原料药,称之为“医药中间体”,仅供出口,不得用于“国内制剂生产”,因为他们都不是“原料药”!
或者,帕洛维德原料药本身有CP标准,但他也是其他原料药或其他化学产品生产的起始物料,企业生产的帕洛维德原料药并非作为“直接用于制剂生产的原料药”而是作为“起始物料”,并未获得《药品批准文号》,那么,该企业生产的“帕洛维德原料药”也只能作为“医药中间体”销售,且不得用于国内制剂生产,因为他不是原料药,虽然他的质量和原料药一模一样,甚至比原料药还要好,他都不是原料药。
所以,在我国,有一个现象,物质A,拥有《药典标准》,可能药厂在生产,化工企业也在生产;同一家企业,既生产“原料药”A,又生产“医药中间体”A;一家企业,拥有《药品生产许可证》,但是没有药品批准文号,也没有GMP证书,没有生产一个“药品”,全部生产“医药中间体”;这些“医药中间体”不能销售给国内药厂生产制剂,只能卖到国外,而国外作为API进口,用来生产制剂,再卖回给国内。
举例说明中间体、原料药、辅料、制剂区别
以辉瑞新冠口服药帕洛维德中的奈玛特韦药品为例说明。
中间体:初级中间体卡龙酸酐211、中级中间体549、高级中间体771等都是医药中间体,是化合物,是生产奈玛特韦药的医用中间体。
原料药PF-07321332:通过医用中间体最后合成的化合物PF-07321332,活性药成分与奈玛特韦一样,这就叫原料药。
辅料:得到所需要的剂型的添加物质就是辅料。片剂、溶液、散剂等等。药用辅料除了赋形、充当载体、提高稳定性外,还具有增溶、助溶、缓控释等重要功能,是可能会影响到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成分。
奈玛特韦片剂制剂:我们见到的奈玛特韦片剂就是原料药加入辅料后形成的,容易服用的片剂。图中两片粉红色的奈玛特韦(nirmatrelvir)片剂150mgx2、白颜色的是利托那韦(ritonavir)片剂100mg。每天早晚各吃1次,每次2两片粉红色的和1片白色的,5天为一个疗程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业内人士投稿,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仅供参考和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作者: